讀大學時,你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包括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yǎng)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世。
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涯,你將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獲得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
離開大學時,只要做到這些,你最大的收獲將是“對什么都可以擁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人”。
第一項學習:自修之道
教育家B?F?Skinner曾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yè)知識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還是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家畢業(yè)后才能適應這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在大學期間,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后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大學中學習與高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高中學習知識更多的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則應當要求自己不僅“理解”知識并善于提出問題。對于每一個知識點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和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這樣,我們潛在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fā)出來。
應當充分利用學校里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此外,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lián)網(wǎng),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首先,大家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lián)網(wǎng)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家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網(wǎng)上查找各類信息。
第二項學習:基礎知識
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學好專業(yè)基礎知識(色彩、素描、速寫以及本專業(yè)要求的基礎課程)。只有牢固的掌握好基礎知識才可以受用終生。
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也已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使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都應該能夠熟練地在網(wǎng)上瀏覽信息或查找專業(yè)知識。
同時,我們也要重視英語的學習,如果口語很差,就勢必影響大家的就業(yè)領域和國際交流,特別是隨著一些國際性公司進入我校進行招聘,如法國育碧、法國智樂、香港晨明、臺灣昱泉、以及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一些企業(yè)來我校的招聘,這樣看來我們的英語學習和水平就顯得同樣重要了。
第三項學習:實踐貫通
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是如何結合起來的。
無論學習何種專業(yè)、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牢牢地記住所學過的知識。所以,我建議同學們多選些與實踐相關的專業(yè)課。實踐時,最好是幾個同學合作,這樣,既可以經過實踐理解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如果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做些實際的項目,或者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等方面),只要不影響課業(yè),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勵的。外出打工或做項目時,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確實有困難),有時候,即便待遇不滿意,但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也值得一試。
第四項學習:培養(yǎng)興趣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呢?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做自己的愛好;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并用自己的頭腦作出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yè),當然,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這樣最好。
最好尋找興趣點的方法是開拓自己的視野,接觸眾多的領域。而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接觸并嘗試眾多領域的獨一無二的場所。因此,大學生應當更好地把握在校時間,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通過使用圖書館資源、旁聽課程、搜索網(wǎng)絡、聽講座、打工、參加社團活動、與朋友交流、使用電子郵件和電子論壇等不同方式接觸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類型和更多的專家學者。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這時就可以去嘗試轉系,嘗試課外學習、選修或旁聽相關課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實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相關行業(yè)的工作性質;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興趣專業(yè)的研究生,重新進行一次專業(yè)選擇。
除了“選你所愛”,大家也不妨試試“愛你所選”。在大學中,轉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應盡力試著把本專業(yè)讀好,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對專業(yè)的興趣。此外,一個專業(yè)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領域,也許你對專業(yè)里的某一個領域會有興趣。現(xiàn)在,有很多專業(yè)發(fā)展了交叉學科,兩個專業(yè)的結合往往是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就算你畢業(yè)后要從事其他行業(yè),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專業(yè)讀好,這同樣能成為你在新行業(yè)中的優(yōu)勢。
第五項學習: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第一步是有積極的態(tài)度。
積極主動的第二步是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勇敢面對人生。不要把不確定的或困難的事情一味擱置起來。
積極主動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事事用心,事事盡力,不要等機遇上門;要創(chuàng)造機遇,把握機遇。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機遇來臨時,你才能抓住它。
積極主動的第四步是“以終為始”,積極地規(guī)劃大學四年。只要認真制定、管理、評估和調整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這樣你就會離你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第六項學習:掌控時間
大學四年同樣也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時期。大學生必須有很強的自控能力,讓自己多交些好朋友,多養(yǎng)成些好習慣,而不要沉迷于對自己無益的習慣里。
大學期間,自主時間較多。這樣一來,就需要自己安排時間、計劃時間和管理時間。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早上確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
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建議大家要把“必須做的事”和“盡量做的事”分開。
第七項學習:為人處世
在將來,人們在社會里、工作中與人相處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超過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學生要好好把握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交流意識和團隊精神。
而如何在大學期間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呢?
第一,以誠待人。對別人要抱著誠摯、寬容的胸懷,對自己要懷著自我批評、有過必改的態(tài)度。
第二,培養(yǎng)真正的友情。要知道很多大學時期的朋友將會成為你一輩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學和尋求自身發(fā)展的道路上,這樣的友誼彌足珍貴。交朋友時,不要只去找與你性情相近或只會附和你的人。有很多這樣類型的好朋友:樂觀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腳踏實地的朋友、幽默風趣的朋友、激勵你上進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幫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對你說實話的朋友等等。
第三,學習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社團是個微觀的社會,參與社團是步入社會前最好的磨練。在社團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能力和領導才能,也可以發(fā)揮你的專業(yè)特長。
第四,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在班級里、社團中,多觀察周圍的同學,特別是那些你覺得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特別強的同學,要多看他們是如何與人相處的。
第五,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如果覺得沒有特長、沒有愛好可能會成為自己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一個障礙,那么,你可以有意識地去選擇和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是你與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徑之一。如果真的沒有什么興趣愛好,那多讀些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也可以改進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因為沒有什么比智慧和淵博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了。
小鏈接:大學生受歡迎的個性
“當代大學生受歡迎的個性應該包括:體魄要健全,心地要善良,胸懷要寬廣,性格要開朗,情感要豐富、理智、幽默,意志要堅強,思維要敏捷、深刻,心靈要美麗,知識要淵博,興趣要廣泛,語言要文雅,儀態(tài)要大方,工作要熱情,理想要崇高,獨立、謙虛,助人為樂?!?/p>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藝術研究所的特邀教授杜玉琛如是說
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一、心中要有正確的成功觀
成功觀應該是多元化的,我們的目標應指向努力使自己成為完整、平衡、有價值的人。只要做了對他人有意義、自己覺得有價值、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的事就是成功,當然這不是否認名利。
二、走向成功需要具備多種素質
雖然每個人的理想因人而異,但每個人都必須樹立自己的理想。而要使自己的理想成為現(xiàn)實,興趣是比較關鍵的一個因素。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有具體計劃然后立即行動,并留出一些時間修改目標,調整自己的行動,直到實現(xiàn)目標為止。還要注意端正態(tài)度。事實證明,態(tài)度會成為左右事情結果的一個變量。
除了正確的態(tài)度,追求成功還要有毅力和胸懷,并學會與人相處。這三個因素都非常重要。
然而具備了這些素質就一定能成功嗎?不一定。這六種素質是必備的素質,此外還需要有正直、誠信等品格。沒有誠信的人,用人單位是不會將重要的事情交給他的。相對而言,正直、誠信是價值系統(tǒng)的核心,做到這些因素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小鏈接:成功新解
說句樸素的話,成功就是“自己滿意、別人認同”。我們不要強求某一個單一的成功目標,而要適應環(huán)境,盡量做到“自己滿意,別人認同”。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擁有成功的感覺。
我們要受成功的激勵,但卻不要為成功所累;要追求成功,但不要太計較成功,學會以理性、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成功。如果為過高的目標所累,經不起變化的沖擊,心理無法自我調節(jié),就更難把握新的機遇。應該說,已有的成功永遠代表過去,未來的人生還得平凡、真實的過下去